A+ A-
A+ A-

这一次,他不再遥远地安坐神台。

他只是走在她身边,一个沉默的、真实的、带着烟火气的男人。僧袍上沾染的,不再是纯粹的檀香,或许还有方才小屋里的些许烟火味和奶茶的甜香。

沉默持续了片刻,最终还是盛以清先开了口,她需要说点什么来打破这令人心慌的安静,也或许是那三日的法会景象太过深刻,让她忍不住提及:

“法会……很盛大。”她斟酌着词句,喝了酒的声音在清冷的空气里显得格外清晰,“那天看到你坐在上面,感觉……很遥远。”

她的话语里带着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、淡淡的怅惘。

南嘉意希的脚步节奏未变,他微微侧头看了她一眼,星空下,他的眼眸显得比平日更加深邃。

“法会是仪式,是桥梁。”他的声音低沉,如同夜风拂过经幡,“将信仰之力,渡给需要的人。”他顿了顿,似乎在思考如何让她理解,“坐在那里,需要的不是遥远,是融入。”

他并非高高在上,而是成为了那场宏大精神共鸣的一部分。

盛以清似懂非懂,但能感觉到他话语里的认真。她转而问起另一个更具体的问题:“这三天,一直这样坐着诵经,会很辛苦吧?”

“习惯了。”他的回答很简单,却透露出常年修行沉淀下的坚韧,“心在经文中,便不觉得是负累。”

又是一段短暂的沉默。盛以清拢了拢衣领,感受着藏地夜晚特有的、带着雪山河谷气息的凉意。

这寂静广袤的天地,与上海那座不夜城的喧嚣形成了极致反差。

“这里的生活,和上海很不一样。”她轻声感慨,像是在对自己说,又像是在对他讲,“节奏很慢,但……很扎实。”

南嘉意希的嘴角似乎几不可察地柔和了一丝。

“阿妈她……很喜欢你。”他陈述道,语气里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,或许是欣慰,或许是别的什么,“她说你像雪山上的泉水。”

这是很高的赞誉了。盛以清心里一暖,想起桑吉阿妈慈祥的笑容和那些沉甸甸的特产。

“阿妈才是真的善良又坚韧。”她由衷地说,“照顾她的时候,反而觉得是她给了我很多……力量。”那种质朴的生命力,让她在面对自己那些都市烦恼时,觉得豁达了许多。

这是她来到藏地后,最深切的感受之一。不是顿悟,而是一种缓慢的、无声的渗透。高原的辽阔与寂静,信仰的纯粹与坚韧,像水一样,慢慢冲刷着她从都市带来的焦虑与执念。

这一次,南嘉意希没有立刻回应。

他停下脚步,他们也正好走到了能俯瞰整个山谷的一处小坡上。他望着脚下沉睡的村落和远处连绵的黑色山脊,良久,才缓缓说道:

“红尘万丈是修行,雪山寂静也是修行。形式不同,本质都是对内心的观照。”

他转过头,目光在星辉下落在她脸上,带着一种洞彻的平静:

“在哪里,做什么,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心是否安定。”

这句话,像一道清泉,流淌过盛以清的心田。她似乎有些明白,为何他能在神圣的法会和这寻常的烟火气中自如切换。

高原的夜风带着刺骨的凉意,吹动着她的发丝和他僧袍的下摆。

这不是他第一次送她回家了,他似乎已经习惯,在这样的夜里,陪她走一段,从喧嚣走向寂静,从人群走向独处。

脚步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。他没有靠得很近,始终保持着那份属于他的、恰当的距离,但他的存在本身,就像这四周沉默的山峦,是一种无声的陪伴与守护。偶尔,她会侧头看他一眼,他沉静的侧脸在微光中如同剪影。

这段路,因为他的存在,不再显得漫长孤寂。那些白日里繁杂的工作、人际的周旋,似乎也在这沉默的行走中,被一点点过滤、沉淀。

直到能看到她住处窗口透出的、那一点温暖的灯火,他才停下脚步。"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